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邁向人生第三個領域(7):探索4

▉HR_用才(motivation)_續



最後一堂講的是「績效管理」講師:馬孟駿講師。主要分成幾個部份:



1.績評評核程序與考核方法

2.目標的PDCA管理循環

3.績評核評與發展總覽

4.綪效評核制度之設計

5.績效管理最終目的

6.績效管理與經營體系的整合

7.績效面談實施步驟

8.績效面談流程與技巧

9.員工發展計畫的訂定與執行



一開始老師就叫我們分組,分三組,還取了隊名和隊呼呢!看來這天的小組活動很會多吧~





◢對績效考核的感覺



老師問了已在上班的同學服務單位的績效考核,大家都說不好。

老師順便提了一下:魚(一種提高士氣和改善業績的奇妙方法)。前言為肯‧布蘭查德博士與西雅圖魚市場的故事。





◢公司績效評核執行不彰的主要原因?



接著小組討論服務單位績效管理做的不好原因在哪?統計出來約有以下幾點:



1用心度不夠:HR人員及評核主管既有的行政排程,擠壓到原應有的評核程序。

2近因效應:例如有些公司績效考核一年才一次,評核主管可能只記得最近一兩個月的員工表現。

3回饋不足:評核完並沒有給適當的回饋,員工不知如何改。

4未考量公司體質:逕自COPY沿用其他公司的制度。

5報酬無差異:沒有和績效獎金作結合,流於形式。

6太主觀

7.無改善計畫

8形式化:只有行人力資源政策政,卻不知有沒有幫助。





◢績效評核的程序



要做績效評核是有步驟程序的,要依以下進行:



1.先定義工作:即每年年初的目標設定(例如MBO)。

2.評估績效。

3.提供回饋:讓員工知道評核結果及改善方針。





◢績效評核的考核方法



有分為:特質、行為、結果取向。



特質取向又分為:直接排序、交替排序(一次作一個單一特質,如:溝通能力)、配對比較(一次作一個單一特質,如:溝通能力)、強迫分配法(常見的常態分配,80/20法則)。



行為取向有:圖表評等尺度、重要事件、行為定位尺度等方法。

圖表評等尺度與行為定位尺度法都有:5~1五個等份,因此須將這5~1五等份定義清楚以利評核,否則績效評核者不會填最後都勾3,成為「趨中傾向」。此外我還蠻喜歡「重要事件法」。這是評核者按日記錄被評者的「優良事蹟」及「不當事件」,這可喚起綪效評估者的記憶,而避免近因效應。



結果取向有:目標管理法及評估中心法。

目標管理法比較常聽到,什麼是「評估中心法」呢?

HP就是實行評估中心法,有人說這方法是個理性評估過程,有人說這是辦公室政治,究竟是怎樣呢?據前總裁卡莉‧費奧瑞納(Carly Fiorina)分享:在這個執行這個方法的過程中,每個部門主管站起來報告其部屬的表現,以作為全公司排名。而看主管怎麼報告這位部屬,你就會知道主管和這位部屬的關係好不好。



老師很實際的語重心長地說了一聲:「和主管的人際關係要好,起碼績效考核才不會被誤打」。很實際吧…大家都怕拿著尚方寶劍的大臣,我想我一定沒被「教」好,因為從入社會開始我就不怕這種拿尚方寶劍的大臣,當然除了人際關係沒問題外,也是自己的人格特質,哈…天不怕地不怕。回顧自己的歷程,自己不是只能做一件事,也不是只有一個專長,所以也不擔心什麼來著。(其實我想是聰明沒有,傻勁十足吧…^_^’’)





▉午休後的體適能平衡操



很奇特的課程,午休後學諮商的老師為了幫我們提振精神,還來個在座位上就可以做的「體適能平衡操」呢!又學到一招。



1 頸背舒解操

2 頸部活化操

3 腦部充電操

4 50肩活化操

5 雙肩調和操

6 背部放鬆操

7 腹肌強化操

8 臀部大腿操





◢工作目標_堆城堡



這個老師在課程中設計了很多練習活動,加深學員的印象,例如提到MBO,工作目標的設定,發給每一組十五個木頭積木,及一雙竹筷。活動進行如下:



1.先給三分鐘,小組成員討論積木堆疊方法,可以用手。

2.接著,每人十五秒,成員輪流用筷子散的積木堆疊成剛討論的樣子,只能用筷子不能用手。

3.最後時間到後,看看哪一組城堡疊得最高。



4.再一次機會修正,然後重覆步驟1~3。



這就是工作目標的設定,目標設定是小組討論出來的,由Top-Down。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一致,領導者(組長)要能盡全力調度支援。



在設定時,要先說好遊戲規則,評估標準。當然目標也可能設的太大,所以中場休息,有再一次修正的機會。





◢工作目標_寫法



工作目標要能「SMART」。要能

1.簡單明確,Specific

2.可衡量,Measurable

3.可達成,Achievable

4.實際可實現,Realistic

5.可記錄追蹤,Traceable



展開工作目標設定的表格可能長相如下:







工作目標(KPI):必須以動詞表示。這很像寫教學目標(ABCD)吧….呵~



行動計畫:為細項,就像展開的WBS,要加上完成期限。



評量指標(KPI值):要是可以衡量的,可以「量化」或「質化」的。量化為數字表示;質化為一種回饋,例如:「部門成員告訴我….」,無法量化就用質化-Feedback。



進度評估有的企業會用:BGAR表示,有的會用中文語意評等(可能七、六、五等視企業而定)。若用BGAR,B為blue、G為Green、A為Amber、R為Red,就像景氣亮一樣,BGAR由好到很不好的警示。





◢績效管理與經營體系的整合



這個地方說的很好,老師也舉了些例子,如:中國信託_We’re Family;遠傳_只有遠傳沒有距離;家樂福_天天都便宜。這些不只是企業口號、願景而已,而是由上到下(Top-Down),和績效管理息息相關,甚至緊扣回員工個人發展計劃。





◢個人發展計劃



個人發展計劃跟「工作目標設定的表格」是一樣的。記得公司在每年年末也有下一年度的營業計劃、部門年度計劃、個人計劃撰寫。





▉常見名詞



◢暈輪效應:就是月暈效應,當老闆覺得你很有禮貌時,可能會擴散及同時覺得你也會是好爸爸….。

◢投射效應:例如這員工很像我女兒,就會不知覺中對她很好。









2nd Oct. 2007 by bigfo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