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摒氣凝神:莉莉狂想曲「Cirque Lili」

▉2007/11/03 20:45~22:15pm.



▉Performers



導演/主角:Jerome Thomas (傑若‧湯瑪士)

馬戲團男孩:Christophe Pilven

手風琴師:Jean-Francois Baez (尚弗朗索瓦‧拜亞斯)

高音薩克斯風手:Vygintas Kisevicius (韋金塔斯‧奇史維希斯)




遲了十來分鐘進場,錯過第一個橋段,有點小可惜。



場景在中正紀念堂廣場的魔幻帳篷,進了很像蒙古包一般的帳篷,觀眾成同心圓階梯式坐法,最中間的圓是木質舞台,儘管外頭是喧嘩的藝術節攤位,閃亮的夜色華燈,篷內的我們被施了魔法,如夢如醉。



第二個橋段,傑若/道具:像指揮棒的東西



指揮棒有了生命般在傑若手上跳躍著。





第三個橋段,傑若/道具:100公分左右金色婁空長方框



這一段讓我想起之前一門爵士舞的舞碼,長方框在傑若手上不再是方框,和身體融為一體。





第四個橋段,傑若/道具:兩個棒球大小的銀色金屬球



這一場傑若加了件有金屬片很閃亮的短外套,把玩著兩個金屬球,先是垂直上拋,再斜對角空拋。





第五個橋段,傑若/道具:清潔用具



穿著璨爛的表演衣,頭帶像假髮的流蘇帽,傑若和現場小朋友互動了起來,不停地跑到觀眾席,或坐或躺或搶小朋友手上的節目單,逗得小朋友咯咯笑。



傑若退場後,馬戲團男孩上場整理清潔用具,用具太多,男孩很笨柮無法兩手一次拿完,一直東掉西掉,甚至還要下腰去撿,又逗趣又柔軟,惹得現場小朋友忍不住紛紛跑到舞台幫他撿。





第六個橋段,傑若/道具:兩球比雞蛋大一點點的圓白球



傑若穿著剪裁合宜柔順,及膝裙擺,像極了練瑜伽時穿的衣服,輕巧地讓兩顆白球在手心手背,手腕手肘上滾動著,先是兩手180度平舉,再來是慢慢地兩手向上伸直,在兩手手背上的球居然乖乖地平貼著,現場掌聲如雷。





第七個橋段,傑若/道具:三顆直徑約三、四十公分的汽球



開始前,馬戲團男孩(Christophe Pilven)在舞台四周放下輔助線,我想可能是怕汽球飛到觀眾席吧~



這是我最喜歡的橋段之一,現場燈光轉成藍調,手風琴和薩克斯也放慢成舒懶爵士。傑若變身成精靈,在三顆大汽球中天真爛漫地飛舞,有時用手、有時用頭頂著球。





第八個橋段,傑若/道具:木桌、抹布、掃帚、長保齡球桿



馬戲團男孩(Christophe Pilven)用很柔軟的身段優雅地拆掉原來的輔助線,然後ㄆㄚ一聲,木質圓形舞台居然旋轉起來。音樂轉成歡樂又輕快。掛著抹布和掃帚的木桌也跟著轉。



這段燈光是打亮聚焦在舞台上,只見傑若穿著細肩T恤、緊身褲、外加豹紋短裙,酋長模樣的羽頭飾,或坐或躺在木桌上耍比保齡球桿長的道具,還一次三支。





第九個橋段,傑若/道具:有輪子無椅背的椅子、六顆比雞蛋大一點點的圓白球



身穿紅上衣、紅寬長褲,很像功夫服的傑若,叭在著有輪子無椅背的椅子出場,像一隻紅怪獸,和馬戲團男孩對勢僵持。舞台還持續旋轉著,一會兒傑若起身坐在椅子上,手上不停舞著三顆比雞蛋大一點點的圓白球。音樂愈來愈緊湊,後來三個變成六個,球依舊還聽話地在傑若手上,由他揮汗如雨臉看來,不若他的笑容來的輕鬆。





第十個橋段,傑若/道具:一顆直徑約三、四十公分的汽球



舞台停止旋轉,現場燈光暗下來,傑若套上褐風衣,很像孤立在風中的仙子,原本高掛在舞台上方的大汽球突然亮起,低飛擺盪到舞台輕撫傑若臉龐。不知道大汽球是不是月亮,像夢想一樣的月亮,帶我們回到幻想的童年。傑若慢慢舞出場,留下又圓又亮的美夢在舞台中央。





最後,四人出來謝幕,掌聲不絕於耳。整個演出,有很好聽的風琴、很溫柔的薩克斯風。最後一場也是大呆我很喜歡的其中一幕呢!





▉Reference



Compagnie Jerome Thomas

http://www.jerome-thomas.com/index2.html



2007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http://event.ntch.edu.tw/2007/outdoor/







4th Nov. 2007 by bigfo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