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六拜好友邀請,去聽了一場很讚的分享,主講人是久仰大名的「蕭碧燕」老師。
時間:2008/07/19(六) 10:00~12:00
地點:中央日報
主題:下半年市場投資趨勢
講者: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 蕭碧燕
很喜歡這個老師,理財人人會講,卻沒有一個像她講的這麼深入淺出,而且務實。
由以前工作到現在,常常需要找講師,養成自己喜歡聽講座的習慣,而且同時兼有「看老師行不行」的使命,有些老師懂但表達不行,讓學員全成了睡眠學習法;有些老師功力不夠,沒有辦法依現場學員臨機調整。
除了消化老師所傳達的,我也會由心問問自己:「如果是我,可以怎麼講會更好?」,「表達」這回事就像視神經到腦神經般,每個人看到一模一樣的東西,接收到腦子後,卻變成不同。
這個蕭老師真是很有名,一場講座下來,但覺她是有名的名符其實哪~ 難怪中央日報三四百個座位坐無虛席。
▉通膨是全球性問題蕭老師回答了我心中的若干疑問,也讓再次堅定我對臺灣的信心,尤其在最近風風雨雨不斷中。
提到通膨,全世界都在通膨,那...那個不斷下滑的股票指數有沒有救,蕭老師直說「十個馬英九都無法止」,通膨的根源來自石油,新興國家對石油的需求。
她用GDP(國內生產毛額)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說明,舉例來說:若現在臺灣的GDP很低,CPI也很低,因為大家都窮。例如:一個一家之主,好不容易找到工作,那時一定不敢消費,等到一年兩年過去了,生活穩定後,才會產生大額消費,如:旅遊等。這時CPI會起來,然後帶動GDP,如果CPI直起太快,GDP會停會變慢,當兩者差距小到GDP不上反跌,就是通膨時代來臨。
因為通膨,大家(大至各國,小至個人)紛紛調降GDP,當大家GDP下降,CPI會下降,試想:物價太高時,人人不敢消費,那麼消費者物價指數會跟著降。當CPI下降,石油應該要跌,如果沒有,就是有人在抄作。通膨的原凶是美國布希總統,因為他太愛油了,愛得沒事都要不停出兵去打別人。因為他的家族都是油商與軍火商。
這時我覺得蕭老師很勇敢,因為我也很討厭布希,蕭老師用了句形容詞「布希應該要去住十九層地獄,因為地獄還在蓋,他還沒法子去住,等蓋好了就輪到他去住」。
每一個國家CPI都在節節上升,大陸的CPI本來跟GDP還有一大段差距,結果經過年初雪災,再來是四月的大地震,CPI上調,而GDP下調,通膨更嚴重。
臺灣今年CPI為4,明年CPI估出來2(因為GDP在降,迫使人人縮衣節食,所以CPI也會跟著降),既然通膨是全球性問題,就不該是想著要在N個月內解決,況用人為技術的操作,只會短期見效,長期仍是不樂觀。那麼我們來看看馬英九(政府)為臺灣做了什麼?
▉政府真的有在做事蕭老師現職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據蕭老師說,自新政府上台,她們每天工作到十一、二點,為的是政策的落實,馬總統開的三四百條政見,現在一一在做。(雖然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我相信有做事的人,而蕭老師十分務實,不會只唱高調)
新政府到底為臺灣做了什麼?提到原本我所質疑的「對大陸閞放」,原來新政府所有的對大陸閞放,是為了讓臺商回流,臺商很有錢,但原來的政令法規迫使臺商出走,所以現在把法規一一鬆綁,只為了把臺灣變好,只有大環境變好,才能讓臺商回來。臺商回來,錢就會回流。
第一波開放大陸來臺觀光,開放三千人,創造了八千萬元收入,而此舉可讓GDP一年增加 0.05%。第二波又要開放了,那麼大陸人士會不會持續來呢?會的,因為臺灣比香港好玩多了,在臺灣,有大陸人從小課本寫的「阿里山、日月潭」,當然臺灣是真的有山有水(這我舉雙手贊成),那麼,十二億除以三千人看看...
再者,馬蕭政見的愛臺十二項建設,這估計可讓GDP一年增加 0.5%。一個國家能不能再創造高峰,就要看能不能一直建設。這時蕭老師講了個很華人很可悲的笑話:「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像臺灣年年建設的喔~ 像距離我們最近的日本,日本人做事很完美,所以不但馬路鋪好了不會壞,還有連鄉材偏遠地區都蓋好了,沒有路可以鋪,沒有建設可以做,所以日本經濟起不來」。唉~ 這只有身為華人才能了解的笑話,是該汗顏還是額手稱頌臺灣有源源不斷的建設可以做,因為馬路很快就要重鋪?
新政府的政見中,有一點是希望把臺灣變成「資產管理中心」,這是有可能的,因為臺灣的租金便宜、人工便宜、IT便宜,這些都比新加坡便宜。而關於爭議吵鬧很久「遺產稅廢除或調高起徵點」,其實我不是很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臺灣不能什麼都跟香港、新加坡比。要看起始點,要看一個政令決定後,帶來的影響。若香港人拿的不是本國籍,沒有太多遺產稅可徵,一旦廢除,帶來投資,這裏少了一毛,別的地方帶來五毛,其實是利多;那臺灣呢?
要效法別國的作法,是要經過總體評估!這很像當年的教改,教改本意沒有錯,錯在規畫者所受的是他國的教育,也只想把他國的教育原封不動的移植到臺灣,可行嗎?不妨看看今天的教育。
不過把臺灣的環境變好是務實的,只有先做才會有機會釀出甜美果實,比較以往愛錢A錢不做事的舊政府,政令有在推,只是沒那麼快,蕭老師也提到新政府交代四年後一定要完成一半(不然怎麼尋求連任),短期所有通膨無解,只要不要讓他失序,政策好好做即可。
▉操作策略通膨時代有一些不會跌:黃金、石油、原物料,所以可以選擇這些抗通膨基金。欣賞蕭老師的原因之一,是她會用「一個月三千元」跟我們對話,試想如果一個理財專家只會跟你說一個要投資個把萬那種話,那不是一句話就讓人退堂鼓?
在通膨時代有幾檔基金可以考慮:
1.亞洲
2.歐洲霸菱
3.拉美
4.成熟市場:全球型-天達
5.成熟市場:歐洲-富達
當手中有基金,要一支支來看,可以看看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非凡,這時才有世界新聞。
基金投資要傻傻的買,聰明的賣,然後漲也開心,跌也開心,不要連心都被套牢。
蕭老師的四個操作策略:
I.通用版-定時定額投資
II.加碼版-定時定額為主,單筆為輔(定時不定額)
III.活用版(進階1)-單筆投資定時定額化
IV.高階版(進階2)-單筆投資一旦進入策略II以上,要留意市場,要能聰明出場。例如反觀全球的狀況,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在「通膨」與「經濟」拉距,「通膨」與「經濟」只能顧一個,美國選擇顧經濟,故降息,也就是常聽的弱勢美元帶動通膨,然,若通膨惡化,預期第三季末會有升息的機會(強勢美元→讓全球資金流向美國→帶動其他區域獲利分散)。而歐洲選擇顧通膨,故生息。
▉心得一場演講下來,總有些心得:
1.我們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我承認我討厭新政府對環保的曖昧態度,不過如果兩爛只能選其一,不就是選出比較不爛的,而且有在做事沒有坐領乾薪,浪費公帑已經很好了。
再者,媒體是世紀毒瘤,媒體說的都要再打八折,有時「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還是要分析,要總體分析。
2.有些東西果然還給教授了除了GDP、CPI,我還記得多少,鳴鳴~ 看了四年的經濟日報,結果差不多都還給教授了吧~ 這天講到「貨幣政策」與「總體經濟」簡直讓人心虛,雖然概念還在,已成高斯模糊 (淚)。
所以我這個能把演講稿還原的筆記也要被打折了,鳴~ 誰叫我投資基金不做功課。
3.長期投資要成功只有一個秘訣:忘記了理財:應該要有明確的目標買正確的產品,到了就下車。不過大部份的人都會心痛,要不是來不及下車,就是捨不得下車。所以長期投資的秘訣在:「忘記了」。
然後,每天對著鏡子告訴自己:等我贖回,就會變成富婆。(這點倒很難,因為要回溯到:我沒有做功課。鳴),好想提高定期定額喔...又要好好調降我的CPI,不過未來一波市場已回到穩定成長,也就是說不會有「200%」,預期報酬率要調降。我好像又來不及上車。
▉Reference基金與我:認識基金的第一本書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000559791買基金為自己加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8982定時定額投資學苑
http://www.sitca.org.tw/FUNDINF/fundschool11.htm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sitca.org.tw/3rd Aug. 2008 by bigf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