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5
這週是第二次交作業的時間,我已經確定沒時間寫,就跟老師道歉,然後「表明立場」,表示能上課已經很知足了,但做作業,ㄟ...老師的作業不是只要一天就可以寫的完。 =_= (白話就是:老師,成績之於我如浮雲流水,當我也沒關係)。結果老師安慰我:來交朋友也不錯。
這次簡報每人只有10分鐘,8分鐘按鈴一次,9分鐘按鈴兩次。變嚴格了,為什麼?因為老師說要練習10分鐘內可以把自己要講的東西講清楚講完,要能表達重點。所以這星期來自我演練一下。
我想我們開會也可以採用此方法。
以下是同學們的present:
●同學A
電子採購網
http://elearn.pcc.gov.tw/TKBELC/index.jsp
這其實有小尷尬,因為這是我們家(小庫),做的課程,啊...被血淋淋地評的:考題有明顯錯誤、沒有說明學習者要具備什麼學前能力等。
不過後來老師出面問了句:通常評析一個教材,要去看好的教材,為什麼這個教材這麼不好,你還要選這門評析?結果同學曰:比較好寫。
●同學B
地方行政研習e學中心-工作回饋概論
http://elearning.rad.gov.tw/
學習對象:一般公務人員
這門是真的不錯。我是覺得這麼理論的課程還可以教得不理論,有設計過。
●同學C
國外作品,這是在國美館工作的同學,想專注在「色彩」,努力找到的國外作品。
Color Contract & Dimension in News Design
http://poynterextra.org/cp/colorproject/color.html
這也讓我們發現在藝術上的教材真的非常少。老師補述:這也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同學D
生物科技面面觀
http://biotech.nstm.gov.tw/home.asp
這個課程早期我曾看過,我忍不住問了一個問題:「網頁、電子書、教材,這樣的網站可以算教材嗎」?
結果老師回答:
「這需要區別 "Information"(教學材料) 還是 "instruction"(學習資源)。任何教學材料都可以促成學習,只要材料中,可以該學習者有機會、有意願、有能力解讀」。
●同學E
國家文官培訓所文官e學苑-公務及國際禮儀
http://ecollege.ncsi.gov.tw/
我又想問了:「既然是禮儀課程,為什麼不用真人」?
●同學F
癌症希望協會/華人癌症e學院-設計個人化飲食
http://hope.learnbank.com.tw/
●同學G
Windows 電腦小巨人課程e學堂 (學生版)
http://www.eduweb.idv.tw/ebook/giant/book_index.html
學習者:國民中小學生
對國中生太淺,深廣度要再加強。
●同學H
哈客網路院-客家俗話中的動物形象
http://elearning.hakka.gov.tw/
●同學I
南山人壽-壽險推銷實務課程_專業風采
很多金融體系的業務都有在職訓練,老師有提到一個關鍵「很多業務在職訓練可能是:紅酒、時尚、跑車款型、機器表,這是為了跑業務跟客戶說明能表現出和客戶相同的生活水平」。
我想到除為了有話題外,其實演員也是,要演古裝武打戲前,也要學習武術一段時間,也要練騎馬;如果是演音樂家,可能要去學一點樂器,這是敬業也是為了演什麼「是」什麼?這不是跟 ID 很像嗎?
●同學J
五百字說華語互動版
http://edu.ocac.gov.tw/interact/ebook/digitalPublish2/cn500/index.htm
●同學K
公務員資訊學習網/主計處-Photoimpact影像編修技巧
http://itschool.dgbas.gov.tw/
這門簡報老師提到一個keypoint:「由同學的評析,介紹軟體的教材很多,既然是很多人常做的教材,如果我們要做,就必須在設計上有所突破,不然跟別人沒什麼差異」。
●同學L
Destination Modern Art
http://www.moma.org/destination/
很巧地,這也是一門國外的藝術教材,我還蠻喜歡這門課程。這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提供,對象:小學生。(5~8歲兒童)
情境:小外星人來地球,要去博物館參觀。
●同學M
臺灣e學院-老人精神醫學/銀髮族睡眠障礙
http://fms.cto.doh.gov.tw/
啊~這也是我們家的課程,不過情境多以醫療人員與實習醫生,老師提到一點我們未曾留意的點:「如果學習對象是:醫療人員。以門診來說,他們碰到的不會是醫生。這樣的情境並沒有貼近學習對象的工作業務」!
老師提出目前數位教材很常見的問題,我在認證時也常被委員質疑的一點「仔細看數位教材,很多情境是用錯,那些情境都不是學習者會遇到的情境」。
●同學N
藝學網-初探竹工藝-竹工藝概述
http://ilc.cca.gov.tw/
這門課程我覺得在架構上的切法不夠細,因為每個單元都只有一節是內容,另外兩節是:目標、評量,有點小怪。
另外同學提出:照片不夠明顯清楚,例如:提到竹子的差異,竹子的照片小而不清。
(藝文類也是國家全面打造的,目前國家型計畫之content:只剩兩種-藝術人文、華語,而華語主要由資策會來輔植)
●同學O
農委會-認識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從農場到餐桌
http://agrext.coa.gov.tw/
ㄟ...這是我做的,鳴...同學展示錯了,是看到沒過認證時的課程內容。
現在再回去看以前做的課程,有一種「念大學時再回去看小學寫的字 =_=」
●同學P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多元文化的形成」數位學習課程
http://www.brightideas.com.tw/作品案例/詳細資訊/tabid/125/selectmoduleid/461/ArticleID/27/reftab/111/Default.aspx
這是頑石的作品。
很像遊戲的課程,是深度連結的呈現方式。
■這回上完了課,老師同樣地殷殷教誨一番
1.藝文類是國家全面努力打造的,目前國家型計畫之content:只剩兩種-藝術人文、華語,而華語主要由資策會來扶植。
2.如果你有依據認證條文,以此為憑來做教材,那麼你做的教材會有一定水平,會贏過大部份的研究人員。
3.老師為什麼會希望你進步
你畢業了才是老師擔心的開始,因為業界朋友們在聊時有的會說:「某某所畢業的以後永不錄用」。你們畢業賺的錢,又沒有捐給計老師、廖老師一毛,也沒有給數位所,知道嗎?試問:「老師為什麼會希望你進步?因為老師希望社會進步」。
竹大數位所小有名氣,是歷屆老師同學努力經營出來,各位要很珍惜竹大數位所這個 brand name,make sure你畢業後有試用的機會,試用過後可以被留下來。
■而上完了課,我也同樣地沈重
在學校殿堂是這樣教,為何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業界也沒有這樣落實,這是不是另一種 gap,想到上回在彰師和美純老師有聊到要有比較大的轉變除非未來開立一些課程,邀請一半業界朋友來上實務的課程,如同我們現在做的就業學程。
上課還有一個優點,慢慢了解老師們在想什麼。了解為什麼我們做不出老師們(評審們)要的東西。(不過,know 不等於 do =_= )
14th Dec. 2008 by bigfo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