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填的東西
△可能是填「氣圍、意境、角色性格、主旨」,角色性格會影響角色的動作,我們應試著想想要怎麼突顯角色的立體。
一個好的編劇在交代一個場次時,必須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例如:一場開車的戲,若只寫「司機開著車」,導演要怎麼拍?若換成司機第一天開車,顫顫驚驚,西裝畢挺,車子更是擦的亮晶晶,這不是更鮮明,更能解動導演的心。
若不把△盡情交代說明清楚,到時六十場的分場大綱,廢場刪一刪,可能只剩下十五場。這是分場大綱的重要,分場寫的清楚,劇本就好寫,戲就好發展下去。
▉該散文時要散文
編劇並不是平鋪直述,有時該散文時就要散文,使出來的文氣要能感動導演,拍出編劇原來的感覺,甚至更好,「編劇是必須"誘導"導演,把字裏行間轉化成鏡頭」,一齣戲,若「編劇是一度詮釋,那麼導演就是二度詮釋,剪接是三度詮釋,演員才是四度詮釋」(引用自黃英雄老師實體課堂)
因此,編劇必須在△中儘量詮釋!
▉分場之間的銜接要有調性的轉變
每一場戲要能說明時、空的轉變,例如:日本電影「混蛋:替開車的人想一想」,司機亞九經過六場戲後,時間已經過了半年,怎麼看出來的?由衣著、由環境的變化。而半年同時也意味亞九已經過了試驗,已不再是初入行的新手。調性的轉變讓戲更有起伏,不會太過平淡。
▉環扣
什麼時候該分場?在「混蛋:替開車的人想一想」裏頭,亞九鼻傷都還沒好,就急著去等酒店女子,充分表示亞九的急迫,也讓劇情緊湊,這是「環扣」的手法,一個問題解決,又放一個問題留下線索,環環相扣,每天都讓觀眾有新的期待。
環扣在電視劇中十分必要,電視劇也常以環扣手法來拉緊收視率。
▉為每一個角色設定衝突
「若小說是用文字堆砌的意識流,那麼電影就是用映象語言來代替」,例如:「麥迪遜之橋」中,女主角在雨中街頭猶豫要不要跟攝影師出走,手按在車門上的內心掙扎。這就是一種衝突。
28th Jul. 2006 by bigfo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