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3 (59) 大道行 (9) 山海經 (38) 近瞳眸 (41) 奕冷凝 (61) 春之替 (14) 科技瘤 (35) 神的話 (8) 現形記 (46) 番外篇 (2) 微世界 (12) 愛無礙 (31) 瑜伽經 (4) 頑張て (35) 維他命 (7) 緒不斷 (63) 蓬萊遊 (23) CPR (2) Miracle (11) の花嫁 (6)

關於我

關於我
保持你的心驚奇於每日生命的奇蹟,則你的痛苦會比快樂多一份奇妙~

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編採之六‧動機對了內容一定對

環境新聞編採實戰營 day one(2007/07/21)的課表

09:00~10:00am. 台灣環境新聞導論/講師:鄭朝陽

10:10~12:10pm. 新聞採訪技巧 & 寫作/講師:鄭朝陽


13:40~15:40pm. 深度新聞採訪報導/講師:江元慶

15:50~17:20pm. 小組討論與實習/講師:趙善意





▉深度新聞採訪報導/講師:江元慶



◆◆何謂公民新聞



在台灣沒有一家媒體,會願意讓記者長期關注一個議題十年以上。在今日,新聞是記者在餵養,有大部份的人對新聞不了解就信了,這時有些人不信,就會起來,這就是公民運動,公民新聞。



現在台灣公民新聞的有機背景(即人性、科技、閱聽人,指的是對一則新聞是出自什麼動機,是善意還是惡意)已形成,當一周刊、蘋果日報來台灣的那天已形成。





◆◆新聞是可以建構和解構的



所有人類已知的可分為五個層次:常識、知識、學問、研究、典範。而新聞處理的過程是一種知識,處理完後就變成了常識。



綜合之上(編採之五、之六)發現,新聞可以被建構、被解構的。在建構過程,不可能所有已知、未知的消息來源(圓圈象限)全到位,重點是如何把找到的資料充分利用。



當我們找到資料文獻會很容易被找到的議題設定住。在我們決定要做這個題目時,我們已有先前知識,且先前知識已在我們腦子形成預設,這會左右我們圓圈中的象限(即已知、未知的消息來源,見編採之五)。



老師建議在寫東西時同時查幾個資料庫,如:國家圖書館、中時、聯合報、中央...





◆◆新聞的律動



新聞是流動的,我們必須找出其中的「律動」,當人不同,會導致出現的強度、頻率也不同,例如:拿別人杯子,叫「偷」;拿別人杯子過程中被發現叫「搶」;若拿別人杯子過程中被發現又捅人手臂一刀叫「強盜+傷害」...同 一行為態樣,我和他的互動不同,形成的罪名也不同。



又例如:「移送法辦」,光這個過程就是一長條「鏈」,由

-人犯送派出所,初判

-刑事局,複判

-檢察官

-法院(判)

-二審

-三審(定案)→仍可再審



一個案子由原點到爆發,愈來愈多人知道,這個鏈是一個新聞追蹤的線索,我們必須由此中找出隱性的消息來源,這也意味你能找到的新聞有多大。





◆◆回歸新聞的動機



面對國家安全、大眾有衝突,對新聞有不同解讀時,要回到先前知識,看動機是什麼?是譁眾取寵?是八卦?還是維護民眾知的權利,動機對了,內容一定對。





▉Reference



別對我撒謊:24篇撼動世界的調查報導 (商周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1807



南陽艦魅影 (監察院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69270



公民新聞平台

http://www.peopo.org/









(待續)

29th July. 2007 by bigfo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