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3 (59) 大道行 (9) 山海經 (38) 近瞳眸 (41) 奕冷凝 (61) 春之替 (14) 科技瘤 (35) 神的話 (8) 現形記 (46) 番外篇 (2) 微世界 (12) 愛無礙 (31) 瑜伽經 (4) 頑張て (35) 維他命 (7) 緒不斷 (63) 蓬萊遊 (23) CPR (2) Miracle (11) の花嫁 (6)

關於我

關於我
保持你的心驚奇於每日生命的奇蹟,則你的痛苦會比快樂多一份奇妙~

2005年8月1日 星期一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曾經一起共事的開放式教育老師Shakuntala問我要不要去一個研討會,一看,噢!是基督徒的活動,再看到主題「生命教育」,是我想了好久課題,雖然那時並不能明確地描述生命教育真正的意涵,只是直覺地贊成生命教育、品格教育應該優先於認知教育,就這麼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第一屆兒童生命教育專業人員研討會。那是一整天的行程(由早上8:30到下午5:00)。



參與研討的人員都很棒-我們用很輕鬆的心情,很嚴肅的態度看待這一場研討會,由開場到末了,完場的到席率,在場人員眼角不經意流露的感動,若有評分,幾乎滿分吧!



好想和大家分享這樣的感動,如果你願意安靜下來在神創造的萬物當中警醒:



●講題一:從生態角度看生命/ 趙榮台博士主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



這是再一次聽生態學的分享聽到落淚…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其環境間交互關係以及研究生物彼此間交互關係的一門科學,這英文字的開頭”eco-“希臘文意思是「住家(house)、環境(environment)」,所以生態學是探討個體與整體(住家概念)間關係。在公廁中小便池周圍常有尿出來的尿,回到家中廁所,為何不會看到溢出來的尿,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公廁當作住家!



以一個網站(http://micro.magnet.fsu.edu/primer/java/scienceopticsu/powersof10/)來說明生態學上所謂空間尺度,圖片由從距離地球1,000萬光年(即1023公尺)看銀河系開始,每一張圖都比前一張圖縮小1/10看來銀河系,到了距離地球100萬公里(即109公尺)終於才可以見到小小的地球,圖繼續縮小到10奈米(即10-8公尺)時,還可以看到DNA。這表達了空間尺度也表達地球這目前已知唯一生物圈的住家概念。我們所以能舒服地呼吸、吃、喝,是因為數百萬種生物體和數百個過程運作維持了一個可以生存的環境!



然而生態學告訴我們:所有的生命都仰賴它們有生命無生命的環境,因此我們的住家需被保護,我們可以開發,只是開發時要去注意周圍的弱勢團體,也許我們不懂,但生態學會告訴我們會提醒我們。有一個學者Edugene E. Odum認為:人類其實是生物圈的寄生者,寄者者和牠寄主之間的互動會彼此調整,直到達某種平衡的共存關係,所以在沒有外力干擾並有足夠的時間下,寄主會發展出扺抗力,而寄生者也會減低其毒性以建立共存;所以人類寄生者想繼續在生物圈存活,必須大幅減少廢棄物,減少資源破壞,以降低我們的毒性,否則我們必如同惡性腫瘤一般,終將毀滅我們的寄主!

台北植物園曾經有一隻五色鳥,在路旁一顆樹洞作窩,所以吸引來了各式人馬,每個人都想看這隻五色鳥,每個人都來看這隻五色鳥,最後五色鳥被迫棄穴而逃,但每個人都拿到了照片。



再想想無尾熊是不是生下來就該到台灣來被人看,為何我們不能到澳洲去看牠,貓熊也是。有沒有看過一條河是直的?但我們人類偏偏要把河截彎便成直的,之後的問題很大。造林的問題也是,那個地方適合造林都和它周圍的環境有關,不是一昧的造林把用不完的年度預算花光光就算了。生態學的階層概念:由個體生態學、族群生態學、群集生態學、系統生態學,到地景生態學,每一相鄰階層是互相影響約束的,生態學告訴我們:個體總有結束的一天,族群、物種也是,死亡是生命過程的一個節點,唯有在下一代的更新上找到一條活路。



在生態學中,我們有這樣的看見:



☆每一物種都可以找到好的地點和差的地點生存

☆群集可以在擾動之後反彈

☆生命有限不能無限擴張

☆族群可以不斷成長但有其極限,否則一定會在超過環境負荷下崩潰

☆生命是流動的路

☆生命是有機體,會複製,會繁衍,會再生

☆生命是跨越個體

☆生命是能量的匯集

☆生命是網,成員之間有關係







「每一個物種對他的環境都有不同的需求,但因人類的界入,改變了他們的需求」在趙博士的分享中,人在宇宙中再渺小也不過,卻因著上帝而昇高,但昇高的同時卻忘了創造主,忘了萬物共榮。特別的緣份,踏入開放式體制外教育系統半年,有數不清的經歷:第一次手捧著鍬形蟲,這才知道原來可以由牠的角長短來判別牠的性別;第一次知道蛾和蝶原來大不同在那裏;第一次把受傷折翼的蝴蝶由捷運手扶梯上搬到屬於牠的花圃...主耶穌告訴我們要回轉像小孩,多麼奇妙的機會藉鏡孩子,讓自己成長被宙宇的愛圍繞,這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去驕傲,存謙卑」。





●講題二:生命語言揭新局/ 張南驥博士主講(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在張博士分享中,有另一種看見:以前大家都排斥建構式數學,說建構式數學不好,還是九九乘法管用。他告訴我們生命要能Self Renewal,只有烏龜才會走到終點,孩子要的是休閒是Re-Creation,不是電腦不是才藝。鴨子用第一眼目光來判定誰是牠的媽媽,而我們給孩子的卻是download,memory everything,期許儘可能像CPU一樣fast,這一代的孩子,我們只給他們享受,而沒有給他們驚嚇。我們的教育最大的敗筆「在18歲就把孩子弄的什麼都沒有興趣了」。從Genesis(創世紀)到gene(基因),從generating(創作)到generation(世代),我們要有基因教育的下一代才能活出豐盛的生命,要為有翅膀而會飛的愈高愈遠的下一代著想!



很學術的講題,很奔放很自由的講法。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想像小時候,恨不得回到孩童時期,卻不停地要我們的孩子在小時候像大人,帶著大人的忙碌與緊張,有著大人的樣式?





●專題:彩虹生命教育計畫/ 陳進隆先生主講(台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



這裏面有陳先生和一位彩虹媽媽(生命教育志工)的分享,告訴我們的孩子「世界上真正的偉人不是愛因斯坦不是國父,是知道如何將愛分享給那些在生命中求生存的人」,這不只是見證,只有對生命有深刻體認和清晰的理念才有這樣的分享。原來在孩子人生路上可以陪伴他一輩子,讓他帶著走的是人生信念,生命教育幫助學校對孩子作靈的教育,讓孩子們有機會和創造主相遇,以面對生命的源頭,讓孩子渴了這樣的生命活水,就永遠不渴。





●講題三:如何落實生命教育-學校大門的開啟 陳碧蘭牧師主講(台中蒙恩中心)



師大黃迺毓教授「生命之所以美好在於我們正確的認識他,而非誤解他,生命教育之所以重要在於他只能被引導,不能被灌輸」,生命教育的內涵就像一座金字塔,最底層是生計(Ability),頂端是生命(Belief),中間是生活(Character)。在最下層是需用的滿足,這時要依靠神;中間那一層要求神的義要像神;最上層要求神的國要愛神,而這座金字塔並不是按著順序完成,而是靠著主耶穌來整全,而是視需求來滿足。做志工之前自己要先被破碎,對投入生命教育的同工是一個成全,一個文化宣教士。



靈的教育很重要,信主以後這樣的認知更明白,因為他傳達了生命信念。





●講題四:幼兒生命教育實證研究



-與幼兒共享生命教育的喜悅/ 蘇黃美菊老師主講(台北市立松山國小附幼教師)

-幼兒與上帝的關係/ 蕭志真老師主講(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



蘇黃美菊老師的分享,在幼稚園實施生命教育以「分享理念」及「動之以情的體驗活動」為主,他分別以幾本圖畫書為例:



<但願我是蝴蝶[註1]>告訴我們不要在乎別人的批評



<我不知道我是誰[註2]>則說明了一個人自我概念(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和別人有什麼不同?)愈清楚,可以使他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好。



<老大與小黑魚[註3]>分享具有老大領導特質的條件



一連串的研究下來有這樣的省思:



☆在進行生命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充份掌握住「生命」的精義,而不至落入只教導做人道理的品格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種撒種工作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



蕭志真老師則是分享他的論文:幼兒與上帝的關係。這是以一對一訪談30名幼兒(約五足歲)來瞭解幼兒心中的上帝。幼兒的單純讓他們和上帝很親蜜,而上帝也樂意讓尋求他的人感受到他的同在。有上帝的同在,帶來生命的豐盛,讓幼兒有機會從小接觸認識上帝,是生命教育值得做的地方。







●講題五:談圖畫書中的生命/ 郭恩惠小姐(台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研發主任)



●講題六:圖畫書中的生命價值觀/ 劉清彥先生(兒童文學創作者、專業翻譯寫作)



郭恩惠小姐和劉清彥先生都利用圖畫書和我們分享,但由不同的角度切入,前者以綜覽方式帶到,後者則是讓我們身歷其境的回到孩童時期的聽故事時間。



<野獸國[註4]>

讓發脾氣生氣的孩子知道喔原來發完脾氣終會回到原來的我,當我們生氣時就出發到野獸國吧



<奶奶的時鐘[註5]>

教我們把時鐘拿掉後,轉而更注意周遭和時間關連的事物。



<艾瑪畫畫[註6]>

讓孩子一下子把時間拉的好遠好長,也許聯想到自己爺爺奶奶的生活和心境;也擴展了孩子看待生命的眼光,孩子會思考自己的未來自己到了年老時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生命的議題常常不是只有愉快的事,而要如何幫助孩子去看待生命中不愉快的事,才是思考的地方。



<感恩之門[註7]>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把遇到的難處當成磨煉,像感恩之門的老爺爺沒有因為烤壞了的火雞而埋怨老奶奶,也因為烤壞了的火雞,他們過了一個更豐盛更不一樣的感恩節。



<Someday a tree[註8]>

在思考不同物種間的關係,大人往往用本位主義來看待。很多時侯我們不是有意殘害這世間美麗的生命,但我們常常就這麼做了。除了點出環保問題,Someday a tree也告訴我們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他們可能遠在你我出生之前就存在,即便你我安息回天家,他們都還會在那裏,我們憑什麼決定他們的生存?





末了,劉清彥先生很剛好地用了「Someday a tree」作結束,剛好和一開始的「從生態角度看生命」呼應,這是一個很長遠很長遠的功課,不能急也無法急,但可以由自已開始,如果我們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如何見證生命?



----------------------------------------------------------------------------





註1<但願我是蝴蝶>文/詹姆士‧荷奧;圖/楊志成;譯/黃迺毓



一隻被青蛙嫌醜的小蟋蟀,不想出去洞外玩,也不想唱歌,而希望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不論誰安慰他、規勸他,都沒有用。彷彿他是全世界上最醜的昆蟲,無論誰也比他強一些,就這樣一直沉溺在自憐自艾的憂傷裡。

其他的昆蟲都努力的想說服蟋蟀,「當蟋蟀也不錯啊」、「不要在乎青蛙的批評」、「你也有你的優點」…。這些不痛不癢直接論斷是非的話,果然蟋蟀是一句都聽不進的,只有老蜘蛛以自身的經驗巧妙地帶領小蟋蟀能夠真正接納自我,認同自己的美。





註2<我不知道我是誰>文/強布雷克;圖/薛弗勒 譯/郭恩惠



達利B有好多煩惱:他是誰?他住在哪裡?他吃什麼?他通通不知道!他最煩惱的問題是:他的腳為什麼那麼大呀?還好,這個問題沒有煩惱他太久;當可怕又冷酷的潔西D出現在森林時,他的大腳丫可幫了大忙呢。不過,他還是搞不清楚他是誰!





註3<小黑魚>圖文/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譯/張劍鳴



小黑魚「Swimmy」原和一群小紅魚快樂地住在大海裏。可是有一天,他的夥伴們被大魚一口吞盡,只有小黑魚幸運逃離。雖然一下子變得孤獨與無助,但小黑魚並不退縮;反而勇敢地面對逆境,讓他有機會去見識悠遊的水中生物。雖然海洋世界充滿驚奇,卻也危機四伏;但他並不躲避,再次憑著他的機智與勇氣,想出「妙招」,帶領著其他小魚夥伴,一起享受奇妙的深海之旅。最後,小黑魚當上「大魚的眼睛」,作者如此巧妙的設計,實令人讚嘆!





註4<野獸國>圖文/莫里士桑塔克;譯/漢聲雜誌



一天,阿奇穿上了野狼外套,在家裡大撒野,結果惹火了媽媽,罰阿奇到房間裡,並且不淮吃飯。於是氣呼呼的阿奇就乘上了小船,漂流到了一個住了很多野獸的國度裡。在野獸國,兇巴巴的阿奇,成了最棒且最野的野獸國王,怎麼胡鬧都不會有人管他,不過,大鬧過後,心平靜下來,覺得還是媽媽比較好,於是他決定離開野獸國,只是這下子,換野獸們生氣了。回到了家中(其實是睡醒),不見媽媽,倒見熱熱的晚餐擺在桌上,果然~世上只有媽媽好!





註5<奶奶的時鐘>文/潔若婷‧麥考琳;圖/史蒂芬‧蘭伯特;譯/劉清彥



奶奶家有個壞掉的老爺鐘,小女孩好奇的打開時鐘想一探究竟,卻發現裏面只有一把傘、一根拐杖和一幅畫像。小女孩跟奶奶說,她應該把鐘送去修理。但奶奶說,她可以用很多方法來計算時間。像是用心跳計算秒鐘,一分鐘足夠讓想一件事並且說出來,一小時差不多是洗澡水變冷的時間。不但如此,奶奶還能從每天的活動來判斷今天是星期幾。在一個月當中,月亮會有圓有缺,潮汐也會有變化。季節很容易分辨,從奶奶的白髮和臉上的皺紋就能判斷年歲,還有,也可以用生日、朋友、你擁有的東西,或是你記得的事來計算一生的時間。整個宇宙就像上緊發條的時鐘!時間的概念其實大得沒有辦法放進任何手錶和時鐘。





註6<艾瑪畫畫>文/溫蒂‧凱瑟曼;圖/芭芭拉‧庫尼;譯/柯倩華



艾瑪雖然有很多兒孫,卻都不在她身邊,所以她多半都是獨自一人。孩子們為了慶祝她七十二歲生日,送給她一幅畫,畫的是艾瑪成長的小村莊。艾瑪覺得那幅畫很美麗,可是她在心裏對自己說:「它一點都不像我記得的樣子。」艾瑪天天看著那幅畫皺眉頭,終於有一天,她拿定主意去店裏買了顏料、畫筆和畫架,開始按照自己的記憶畫她成長的小村莊。沒想到這麼一畫,艾瑪的畫筆就停不下來了,她完成了好幾百幅畫,也不再寂寞了。





註7<感恩之門>圖文/黛比‧艾威爾;譯/劉清彥



感恩節到了,一個移民家庭正忙著準備他們的感恩節大餐,這將是他們在自己的餐廳中度過的第一個感恩節,大家都期望這會是個完美的節慶。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就在這個時候,兩個陌生人走進他們的餐廳。誰忘了把門關上?….孩子們要把他們嚇走,奶奶可不這麼想,於是,不速之客就成了他們的座上賓。





註8<Someday a tree>文/Eve Bunting;圖/Diane de Groat



愛麗絲家旁有一顆好大好大的樹。爸爸說從哥倫布時,樹就在這。愛麗絲最喜歡和媽媽,和牧羊犬一起到樹下野餐並說故事。可是有一天大樹生病了。他不停的掉葉子,而且葉子變得又黃又乾。連「樹醫生」來看,也說我們的大樹沒希望了!媽媽和愛麗絲還有許多人非常難過。有一天晚上,愛麗絲偷偷跑到大樹下,種下大樹的果子。她想:「有許有一天其中一粒果子也能長成一顆大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