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3 (59) 大道行 (9) 山海經 (38) 近瞳眸 (41) 奕冷凝 (61) 春之替 (14) 科技瘤 (35) 神的話 (8) 現形記 (46) 番外篇 (2) 微世界 (12) 愛無礙 (31) 瑜伽經 (4) 頑張て (35) 維他命 (7) 緒不斷 (63) 蓬萊遊 (23) CPR (2) Miracle (11) の花嫁 (6)

關於我

關於我
保持你的心驚奇於每日生命的奇蹟,則你的痛苦會比快樂多一份奇妙~

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PermaCulture 一畝方田 I

心中的一畝方田

~由自身開始來改變週遭環境



▉ 源起



好友的一個MSN訊息,意外發現PermaCulture讀書會和分享,這是PROUT辦的活動,雖然早知道PROUT和阿南達的淵源,卻是不曾參加過PROUT的活動,藉由這個機會,好好認識一下PermaCulture
^^



「PermaCulture」有人翻成「永續栽培設計」或「永續莊園」,1970年代,Dr. Bill Mollison的發想:一種永續性提供保護環境,食物以及人類棲息地的整合系統。



「在Discovery看到獅子在非洲大草源肆意獵食的血腥畫面,也許你會覺得慘忍,回頭想一想,這確是等待一週甚至一整個月得來的攝影鏡頭。獅子吃飽了,不會再無故獵食,世界上只有一種動物在吃飽後還會多取,那就是人類」這是老師的開場,完全同意。如同甘地所言:「今天地球的資源足以養活地球每一個人,但卻無法滿足地球每一個人的貪婪」。天地之間自然有一股平衡的力量,試想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這股正氣隨著人類的繁衍和進化盪然無存?!



這樣看來PermaCulture是師法大自然法則:生命的愛與智慧,一種寬闊的生命態度和對土地真誠的愛。





▉ entropy 能趨疲



熱力學第一定律:質能不滅,即物質和能量的總數永遠保持不變。熱力學第二定律:能趨疲法則,能量不變,只會換成廢熱,那麼可用能量將逐漸減少。當廢熱增加,意味能趨疲增加,例如:陽光照下來,直接照在大地上,就形成廢熱,我們可以說能趨疲最大化;相反的,如陽光照在一片熱帶雨林上,透過雨林複雜的系統:陽性植物、陰性植物、低矮植物等層層複雜的系統,先照到的多年喬木,再照到灌木,然後是多年草木...一層層下來,廢熱產生的少,可以達到能趨疲最小化。



當社會走向「能趨疲最大化」,就會用很大的資源,做最少的事,反觀大自然,走向「能趨疲最小化」,把資源作有效率的運用,人類目前正是把能量作非常沒有效率的運用。



「能趨疲最大化」的社會結構:是直線性的構造,例如:石油,石油經幾萬年的存放,結果一燒就耗損殆盡。看看台灣的幾個世界第一:污水處理場第一多,而且大多還是只有一次處理就排回海裏。再來看看布希出兵伊拉克,最終不就是為了石油?在這些直線性構造中,誰會是最大的獲利者?想當然爾:財團。



現今社會用的是集中處理:污水集中處理、垃圾集中處理,大自然本來就有自淨能力,只是我們集合起來排放太多,產生的廢水廢氣無法單獨進入自然的循環系統,現行的直線性思考只是把空間拉大,例如:垃圾無法自己消化的,送到第三世界。資源不夠了,去挖別的地方來補。這些做法只是不讓我們一次殘酷的看到「大崩壞」的結果罷~



「能趨疲最小化」的社會結構:是循環式思維平衡的社會,極小的輸入,產出極小的能趨疲。





永續與資本社會的比較
















































比較類別 永續社會 資本社會
型態 分散化

社區化
集中化

都會化
表達 多樣

平等
單一

商業
價值 重視所有事物的存在價值 只重利用價值
動力 愛與妥協 自私
資源利用 高效率 高浪費
資源分配 合理分配 階級差距
人與環境的關係 人與環境合作、與人合作 人剝削環境、剝削人
能趨疲 最小化 最大化







▉ PermaCulture設計的三個指導方針



  1. 讓每個要素能發揮多重功能



    這是將每個物件建構循環式的思考,例如:一棵果樹:可以水土保持、經濟、遮陽、養活其他小動物....




  2. 一個設計的完成要由許多要素來完成



    例如:在鐵皮屋的屋頂用對流來降低冷氣的使用,而不是指望只用電開冷氣




  3. 在設計中每一要素要能彼此產生互動






▉ PermaCulture設計的十個操作原則



  1. 相對位置的考量



    例如:用夏風經過池水冷卻,用樹林來擋風又不會遮到光




  2. 每個元素都具有多重功能



    例如:一棵相思樹:水土保持、固氮;一隻雞:經濟、食用、耕田...




  3. 由多種元素提供需求



    例如:水資源,是不是只能單一來源?還是有多方面來源?如自來水、屋頂雨水、地表逕流、地下水....等。若是如此,桃園就不會頻頻缺水?!




  4. 有效的能量規劃



    資源使用根據使用強度來作遠近規劃




  5. 儘可能使用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是可再生性資源,所以應儘可能使用生物資源,例如:



     - 疾病的控制:忌避植物、天敵

     - 肥料:動物排泄物(貓、狗等易人畜共通傳染的動物避免之)、天敵

     - 動物力:養鴨吃福壽螺、養雞挖土



    在簡報上還看到一個很棒的實例:水生游泳池,利用濕地循環的方式來做天然野生游泳池,以代替過多氯氣消毒的人工泳池。




  6. 能量的最大利用



    這便是能量在變成廢熱之前要做到最大使用,也就是「能趨疲最小化」,例如:用廢棄的布袋蓮產生甲烷,可用於泡茶、燒飯...




  7. 小規模的密集系統



    當我們想要種植一個菜園時,不要只以為種的是菜園,我們應該把菜園「森林化」,建立植物空間多層次,同時種植前趨與後期植物,陽性與陰性植物,達到時間多層次的利用,最後變成多種系統的混合。



    例如:中國古化的桑農制



    在魚池內養魚,旁邊種了桑樹,樹上養蠶,那麼就可以形成混合系統:



     - 桑樹-蠶食物

     - 蠶糞-魚飼料

     - 池底污泥-桑樹肥



    在桑農制裏,我們看到某一階段產生的垃圾,可以是下一個階段的資源,造就系統的循環與生生不息。




  8. 加速演替的發展



    一個森林的演替,由地衣>一年草木>多年草木>灌木>陽性喬木>陰性喬木



    現行傳統農作則多處於演替初期,如:稻是一年草木,茶是灌木,因此台灣慣用農法為:第一年大量用農藥,大量耕作機械化,而產生的污水就直接排入下游河川。這是不對的,應該考慮土地的演替,不同時期用不同方法。




  9. 物種多樣性



    當生態系統多樣化、複雜化時,系統就會趨穩定,有很多植物群聚、共榮植物。例如:希臘人把葡萄和玫瑰花種一起,原來是玫瑰花分秘的一種汁液可以降低葡萄蟲害。另外,古印地安人的農業智慧,將玉米、蜿豆、南瓜混植,同時種植達15種以上的品種:



     - 玉米-作主食、C4型植物、須吸收大量陽光,長的快可作蜿豆支架

     - 蜿豆-提供土地氮肥

     - 南瓜-雜草

     - 種植多品種玉米-為維持品種多樣化




  10. 邊緣效應



    邊緣是指不同系統的相接帶,邊緣效應則意味不同系統的相接帶,生物多樣性往往最高。例如:水陸交接地方,可能同時有鹿、有青蛙。



    所以在PermaCulture中,常會使用「螺旋狀種植」,(像停車塔一般螺旋向上造形),為的是創造向陽、背陽、多水、少水等不同植物生長的環境。



▉ PermaCulture應用



PermaCulture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大自然共生的態度,因此可以運用在很多方面,除了農業,還有人應用在「養兔子」呢!有名的例子:化沙漠為良田(請見reference),只要掌握自然的法則,就可以用PermaCulture來作到能趨疲最小化,生物多樣化,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產出的廢料當地處理,而且儘可能資源化。



在應用的過程中,也許一開始不用「坐大」,先由小範圍小地方開始,如:由「屋頂的改革」到「都市改造」,由小宇宙之美到大宇宙之美,PermaCulture真的不是反科學,只是要建立一種和自然永續共生的生活方式。





▉ PermaCulture在台灣的實驗



  1. 草盛園 (盛璘姐) 2004/11開始



    盛璘姐在美國接觸PermaCulture後,就希望能帶回台灣,實驗出屬於台灣本土的PermaCulture,恰好有朋友願提供三峽的地,於是開始了「草盛園」,名為早盛,是希望與雜草共存。聽了盛璘姐的介紹,才知一個東西要經過本土化是多麼困難,例如:她在加州,陽光煦煦,下個田那來的蚊子啊,還有在加州,用報紙用紙板,可防野草,也可分解推肥,到了台灣,不能用報紙也不能用紙板,因為這些上頭的印刷並沒有全部環保化,還是有含墨含鉛,不像外國已用可分解的黃豆油墨...



    盛璘姐的作法分享是:



    a. 一開始先分析環境(氣候、水文、地域),定位,並藉由專家之口取信大家

    b. 先試種看看,第一年不求有什麼成果收獲

    c. 要具有「服務人」的意義,如:種藥草,園藝治療...



    這有一個典故,台灣人是討厭野草,但有些野草確有它獨特的功用,如:咸豐 草是青草茶重要的原料之一,也可以當藥材,功能是清涼退火。對野草,不如用「每草必藥」來賦與它神聖的地位,那麼人們會對野草另眼相看,所以草盛園種了藥草
    :P




  2. 野蔓園 (亞曼大哥)



    野蔓園是「每個人和土地結合發生的故事」,位在中山北路七段,上天給的應許之地。亞曼是大哥的梵文名字,也是野蔓園的由來,野蔓園有:



    生態水池

    田收建林

    派水和灌概

    自然造屋

    乾濕分離的廁所

    梅醋/堆肥 教學與製作



    今年亞曼大哥想嘗試更多的稻米、草莓種植,大哥不忘提醒我們:堆肥雖然很好,但最好不要用貓狗等自家寵物排洩物來作,因為這些動物易有人畜共通的傳染疾病,而市面販賣的有機肥則是有雞糞成份,雞在成長過程打了大量的抗生素,也不是很好的堆肥。(在台灣最自然的東西就是「不自然」吧
    -_-||| )




  3. 屋頂革命 (邱'R)



    為了讓孩子能接觸整個生命的循環,為了節省能源,省水費,邱'R開始了自家的屋頂革命:家庭堆肥、雨水再利用、遮陽冷電...





▉ 末了



當整理完PermaCulture後,回應到工作上,不經發現PermaCulture也很適合教學設計上呢:前端的分析規劃,如同PermaCulture對環境的分析與了解,階段性產生的物件元件化、資料庫化,如同PermaCulture的系統循環,階段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PermaCulture真不虧一種生活哲學。


▉ Reference

Prout

http://www.prout.org.tw



PermaCulture 讀書會和分享

http://www.prout.org.tw/permaculture/



草盛園 (盛璘姐)

http://www.5color.com.tw/wwgarden/



野蔓部落 (亞曼大哥)

http://yamana-garden.blogspot.com/



Perma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Greening the Desert)

http://www.permaculture.org.au/



UK PermaCulture Network

http://www.permaculture.org.uk/



PermaCulture the Earth

http://www.permaearth.org/







7th Mar. 2006 by bigfool


5 則留言:

  1. Namaskar Prajina,



    我真是太佩服你了,真是筆記天才啊!

    加油!加油!

    要多多來參加喔!



    祝 健康快樂!



    柚子 Vashistha

    回覆刪除
  2. 粉感謝您的筆記分享!!!!



    羊已一年多沒上野蔓園,當然也沒去上課=.="

    去年四月初上山整理荒地時,手上長的繭至今還留存著^_-

    看著它就會想起這一群可愛的夥伴及山上的點點滴滴....



    看到這些筆記,真是親切呀^^

    筆記寫得真好!!!!

    我會常來逛唷~^^

    回覆刪除
  3. 我正在找permaculture的資料,搜尋到妳的blog,非常詳細,謝謝妳!

    回覆刪除
  4. hello... dear 麗芝.



    別客氣, 我也好想再上Permaculture喔...

    去了趟台東, 看到有名的金針, 茶園~

    又想到Permaculture...





    想當農婦的呆

    17th Mar. 2007 by bigfool

    回覆刪除
  5. I am actually gonna apply the master degree in Leadership in

    Ecology, Culture and Learning (LECL). I am so glad about the

    information you posted, Now,I know where i can find the people

    who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like me.

    Thanks


    回覆刪除